后续:残障平权倡导者们对聋教育的看法
周末愉快~小编的预感还是很准的,上篇的未完待续,果然后续反响热烈,小小的聋人群体的发声被更多人看到了。
之前对于凤凰名人面对面的一期节目中有人说了不需要手语翻译:
没有看上期内容的请点击这里复习
杜银玲:全国知名手语主持人,全国聋人普通话资格考试平权倡导者。(请感兴趣的自行百度)
emmmmmm,其实震惊的不只是杜银玲,小编也是啊!
杜银玲直接给出了她的答案!
为了让更多人更好地理解,杜银玲特别拍摄了视频,用手语说的哦。
想知道她说了啥?我们团队特别贴心的给大家添加了字幕~请欣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7060ugae6&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杜银玲特别提到语言权,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母语,每个人都有权利用自己的第一语言/母语接受教育。
不了解手语不了解聋人的人,随便随便就说用中文给聋孩子们进行教育,没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就是剥夺了聋孩子的语言权啊!
所以,请各位做聋教育的,特殊教育的,残障教育的老师们,在你教孩子们之前,请一定要了解他们!
做残障权利倡导者一定要真的了解你倡导的群体的对象,不然你说的话就很容易暴露你是不是真的在做这个事儿。下面的一位朋友的评论让小编深感“真正了解”的重要性。
诗欣,香港大学社会工作系研究生,残障权利倡导者。
“我从两个月前开始学习由香港聋人子女协会提供的手语课程,总算真正走进了手语奇妙的世界。香港的主流学校算是有融合教育的概念,残障学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资源,然而在手语/口语双语教育没有被普遍推行的情况下,香港的聋人学生仍然在融合教育中面临着非常不利的处境。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前几年一位在主流学校就读的聋人学生,到小学毕业的时候,仅仅能够写自己的名字。手语远非口语或文字的简单翻译,而是一种基于视觉的独立语言,更是聋人社群的一种独特文化,是口语和书面语所不能取代的。使用手语作为教学语言,能够让聋人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从而达致教育公平。香港唯一一所推行手语口语双语教育的主流学校里面,长期的跟踪研究发现聋人学生的学习成绩达到了全香港学生的平均水平,这证明了手语教育的有效性,因而香港的聋人团体也在努力争取让手语成为香港的官方语言之一。
曾经有一位聋人小学生在立法会用手语发言,争取聋人学生可以在学校里面接受手语教育。他是“幸运”的:他的听人父母知道手语的重要性,并在他一岁半时跟他一起学习手语,之后也能在双语教学的学校就读。希望有一天,这种幸运能够变成一种权利,但愿手语的重要性能够得到承认,但愿聋人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融合教育”。”
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当然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个事物,而不应该是一家之言,小编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力。
小编也希望有一天,这种幸运能够变成一种权利,但愿手语的重要性能够得到承认,但愿聋人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融合教育”。
如果你想念小编了,请在后台撩,小编来者不拒哟~